中新网福州11月21日电 (郑江洛 吴其法)20日,一艘长度约92米的大型活水运输船,缓缓驶入福州连江苔菉国家中心渔港。船舱内,3万笼历经北方“避暑”之旅的连江鲍鱼,在跨越千里航程后,顺利回归家乡海域,即将开启冬季养殖的新阶段。
20日,一艘长约92米的大型活水运输船缓缓驶入苔菉国家中心渔港,舱内3万笼经过北方“避暑”的连江鲍鱼,在历经千里航程后回归家乡海域。 吴其法 摄
据负责此次运输任务的“闽连渔运60599号”船长卞礼武介绍,这些鲍鱼在北方海域历经7个多月的精心养殖,个头显著增大,活力十分充沛。
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寿表示,当前这批鲍鱼每斤约有20粒。预计到春节,将有一部分鲍鱼上市销售,而明年4至5月份则会迎来大规模上市。
鲍鱼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,其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在15℃至22℃之间,一旦水温超过29℃,就容易出现批量死亡的情况。然而,连江夏季海水温度常常突破30℃。为应对这一难题,连江渔民独创了鲍鱼“南北迁徙”的养殖模式。
每年4月底,渔民会将鲍鱼送往山东荣成等北方海域“避暑”,以此避开南方夏季的高温环境;到了11月,再分批将鲍鱼运回本地,让其越冬生长。
吴永寿说,目前北方海水温度开始下降,大约在14℃左右。由于鲍鱼在低于7℃的环境中就可能大规模死亡,所以必须赶在降温之前,将所有鲍鱼运回连江。据悉,今年连江约有8亿粒鲍鱼从北方回到家乡。
据了解,南北对养的模式将鲍鱼苗种的夏季存活率从30%提升至80%,缩短养殖周期,还能降低成本,提高周期产量。
作为“中国鲍鱼之乡”,连江近年来深入践行大食物观,积极实施水产种苗创新工程,大力扶持官坞海产等育苗企业,成功培育出“福鲍一号”鲍鱼新品种。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统计,2024年连江县鲍鱼养殖面积达1604公顷,鲍鱼产量59316吨,产值约48.64亿元。(完)
热门评论
相关报道
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
- 1美国南加州经历“血腥周末”多起枪击案致至少6人死亡32048
- 2“漠南盐池”蝶变“生态名片”:察汗淖尔湿地“颜值”飙升26909
- 3东西问丨丁亚平:电影如何促进东西文化交流?25933
- 4“漠南盐池”蝶变“生态名片”:察汗淖尔湿地“颜值”飙升20465
- 5“漠南盐池”蝶变“生态名片”:察汗淖尔湿地“颜值”飙升19748
- 6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学文:中国式现代化讲求“美美与共”17287
- 7“漠南盐池”蝶变“生态名片”:察汗淖尔湿地“颜值”飙升14523
- 8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灿烂多元13011
- 9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揭晓 葛均波、詹启敏院士获“成就奖”12074
- 10香港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合办研讨会 聚焦银行业监管问题12045






